戈壁滩上的“驴之孝”碑——高德祥
【发布时间】:2006-07-04
今年曾多次去雅丹地貌拍片,路过玉门关时,总会看到西边的小土坡上矗立着一块硕大的墓碑。我虽然多次去过雅丹地貌,而每次路过都会在不经意中看到它,由于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太熟悉了,只要有一点变化,都会引起我的注意,更何况这是一块黑乎乎的大墓碑,而且矗立在很是显眼的地方,看到它总会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。
过路人都在纳闷,这是一个无人区,怎么会出现一块墓碑,无论如何,也不会有人把自己的亲人掩埋在这春风不度、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。
后来我才知道,那块墓碑并不是给人立的,而是给驴立的。为此,我专门去看了这块墓碑。
墓碑这东西似乎是人的专利。据说,在国外有给宠物立碑的,如小猫小狗之类,但是,无论如何也轮不到驴的身上,因为驴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不受待见的。所以,这事真的好奇巧。
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。2001年2月下旬,北京有一位探险家名叫乐荣华,独自来到敦煌,准备徒步穿越罗布泊,实现他人生的梦想。就在途经玉门关的那天下午,天不作美,突然刮起了大风,满天黄沙,致使他难以行走,只好暂时躲避一下。在玉门关附近有一个放牧者居住的小土房,无奈之下,乐荣华到小土房里暂时歇息。就在这时,他发现在小土房的不远处,有一大一小两头毛驴死在一起,使他多少感到有一些意外。
放牧者是敦煌孟家桥乡的一位姓沈的农民,他在这里放牧已经好几年了。乐荣华在小土房里避风,无意中向放牧者问起两头毛驴的死因。放牧者感慨地告诉他,前几天一头母驴病死了,那头小毛驴看到它妈死了,十分悲痛,从此,昼夜依偎在母驴身旁,掉泪痛哭,几天不吃不喝,最终也活活地饿死了。“人连驴不如”,乐荣华听了放牧者的话感慨地说,他被驴子之情深深地感动了。
老头又接着说,农民的日子很艰难,很少吃上肉,那头大驴是病死的不能吃,我打算把它埋了,那头小驴是哭死的,我打算剥了皮吃肉。乐荣华急切地说,你千万不能这样做,这件事实在是太感动人了,你把它吃了实在是不忍心,它是那么的有情,那么的有孝心。他当即掏出他在西藏探险时得到的一个护身符,送给放牧的沈老头,以此做担保,请求将两头毛驴都埋掉,如果他穿越罗布泊成功,还能活着回来,就一定要为这两头毛驴立块墓碑。老头虽然半信半疑,但看到他是那么真诚,就按照他的意图办了。第二天,乐荣华走后,老头把两头毛驴埋在了一起。
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辛跋涉,乐荣华终于成功地徒步穿越了罗布泊。7月中旬,他带着成功穿越罗布泊的喜悦,为实现当初在玉门关的许诺,再次来到敦煌。他特意定制了一块最大的墓碑,并聘请当地有名的书法家王万宏先生书写了碑文,几位热心人为他提供了车辆,将一块特殊的墓碑立在了玉门关外。墓碑上写着“驴之孝”三个醒目的大字。由于是给驴立碑,所以碑的落款为“有心人”。在碑的下端还刻着这样一段文字:“辛巳春,有老者牧驴于玉门关外,一母驴病卧野外,驴群远去,驴子守护母驴,伤心不已。母驴死,驴子不吃不喝,啾啾恸哭,饮风泪死。有远方客只身徒步前往罗布泊,途经此地,闻之,深受感动,谓之‘母子情深驴之孝’。曰:‘人连驴不如,’厚埋驴母子,立碑警示后人。”
由于玉门关距敦煌市区有一百多公里,当时还没有通往玉门关的道路,茫茫戈壁,渺无人烟,7月份是敦煌最热的时候,戈壁滩上温度极高,烤得人脚下直冒烟,走不好往往还会迷路,所以,立碑也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。他们冒着酷暑,整整在戈壁滩上熬了一天,才完成了这个任务。为了确保一天之内完成任务,他还特意雇了两个民工,管他们一日三餐,并且答应付给每人五十元的工钱。当天晚上回来后,乐荣华请民工在敦煌的沙州市场吃了晚饭,并准备付给民工工钱。意外的是,两个民工死活也不要钱,他们说,我们虽然没钱,但是这个钱说啥我们也不能要,你为了给驴立碑已经花了那么多钱,吃了那么多苦,受了那么多累,我们不过就是出了一点力,凭啥还要你的钱?驴子之情感动了你,其实我们也很受感动,说啥我们也不会要这个钱。两个民工表示了谢意,义无返顾转身离去。望着民工远去的身影,乐荣华为之一震,半晌不知说什么好。
敦煌的确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,有许许多多令人想像不到的事。“驴子孝”墓碑又是一件奇事。
“驴子孝”墓碑出现之后,不少人路过时都要驻足观看。我曾陪同几位北京的朋友去玉门关,当他们听了这个故事后,都颇为感动,纷纷站在碑前拍照留念,说要把照片带回家去,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。他们说,如果没有真实的照片,孩子是绝对不会相信的。可怜天下父母心,正如“驴子孝”墓碑上所写的“厚埋驴母子,立碑警示后人”。
2002年5月初,我陪著名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去参观玉门关和汉代长城,路过时我带她看了这块奇特的墓碑,她也很受感动。我玩笑地说,这可是“天下第一碑”,自古至今为驴立碑者独此一例。聂大姐点头表示赞同,因为古今中外没有出现过为驴立碑者。
驴是低级动物,人是高级动物,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。然而,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技术非常发达、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时代,人们为驴立碑,以警示人类,这是对人类无情的鞭挞。央视“2004感动中国”报道了一个儿子为母亲捐献了一只肾,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,一时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。由此可见,人们在呼唤着真情,人们需要爱心的奉献,人们更加需要亲情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,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,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,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优良传统。可是,一个儿子为母亲捐了一只肾,就感动了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,而无数个父母为其儿女捐了肾,而且倾其所有,甚至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子女的生命和幸福,他们那种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,却为什么没有感动中国?难道说父母给子女捐肾是理所当然的,倾家荡产都是应该的,而子女给父母捐一只肾就是奉献精神?实在是可悲!
社会在进步,经济在发展,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可是我们对父母的孝心却发生了危机。“驴子孝”墓碑的出现,并不是一出闹剧,是一种辛辣的鞭鞑,是一个严厉的讽刺,让我们还是从自身做起吧。